校友之家

桐梓轶事

用生活的方式写散文

作者:作者:贾 海(政史1995级) 来源:党办、院办 阅读次数: 日期:2022-04-09

 

  我爱好文学。

  在我的生命中,与文学相伴的时光很多,一晃匆匆二十四年。于是我在每次填写履历表时,当我写下1998至2022这两组数字时,似乎有一种魔法只需要一眯眼睛,便可以将24年重新再现一遍。

  最初接触到文学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父亲是小学教师,订阅了《南充日报》,报上的副刊中偶有小学生的习作,我爱读。也许父亲是有意的,每期报纸都给我看。我虽然识字,但就是看不懂。我问父亲,这里面写的啥?父亲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到了初中一年级,我终于看懂了上面的文字,尤其喜爱副刊,虽然理解不深,但也能看懂,副刊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我还记住了许多作者的名字,对他们非常羡慕。从初中到高中毕业,我有空便到学校的报刊亭阅读《南充日报》。每一次阅读,我心里就能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于是,我心中有了文学的梦想。高中时学业重,没有看多少文学书刊,但在学校的作文竞赛中我获过一等奖。大学我读了三年,遗憾的是,上大学,我去了内江,那里看不到《南充日报》,我只有利用假期回家时再读《南充日报》。

  在读大学时,泡图书馆是常事,我最爱读的是《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等文学期刊,并试着写了一些文字,在学校小报上发表过散文。1998年,我从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内江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老家川北南充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学任教。刚到学校,看到破旧的教室,简陋的宿舍,坑坑洼洼的操场,我的心都凉了。由于学校离市区很远,离镇上也有一段很长的山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文化生活极为匮乏。除了备课、上课、上自习,业余时间教师们生活单调,枯燥,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篮球。虽然我身体很弱,文质彬彬,但还是加入了体育锻炼的队伍。我虽瘦,但人高,篮球队长王老师叫我当中锋,就这样,我当了两年的中锋,身体也锻炼得棒棒的。还有一种休息方式就是散步,晚饭过后,教师们三五一群沿学校外的山路散步,边走边谈边说笑,往往要走得很远,摸黑回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长办公室里看到了当地的《南充日报》副刊。副刊上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中学时代我作文就写得很好,爱好文学,但从未尝试过把自己的文字变成报纸上的铅字。《南充日报》自然就成为我了解外面世界,实现文学梦想的精神食粮。练笔多年,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南充日报》副刊寄去几篇散文,很久没有回音。但在一个冬日的下午,仍然是在校长办公室,我终于看到了《南充日报》副刊,看到了自己的文字。兴奋,激动!有幸一篇《上班十年》终于发表。我受到莫大鼓舞,也一发不可收拾。随后,我一连在《南充日报》发表了好几篇散文和随笔。

  后来,我认识了《南充日报》副刊的编辑萧鸿涛老师,他特别提携文学新人,给我改稿,并在显著位置发我的文章。这样,我在《南充日报》副刊发了数十篇散文和随笔。学校领导知道我会写后,更加重视我,叫我当语文教研组长,并多次带毕业班语文。教书,写作成了我的生活常态。领导重视,同行尊敬,学生喜欢,我还是觉得挺欣慰。

我对《南充日报》痴心不改。每天必读《南充日报》,并开始尝试言论写作。前几年,我在《南充日报》发表言论30余篇,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教育、社会等诸多领域,我在当地也成了名人,有了粉丝。在教学之余,我尝试了正儿八经的散文写作,在《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南充文学》发表了不少散文。因而,我结识了众多的南充作家以及报社编辑等文朋诗友,还加入了市作家协会、市散文学会。我的散文在国家、省、市、区报刊杂志发表过,也获得了不少征文比赛奖。看着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我满怀激动,成就感将我久久包围。

  由于最初分配的学校条件差,特别是离城市较远,我申请调到了离市区较近的礼乐中学。生活了一周之后,我才发现这里比最初的学校条件还差,就是离城市近点罢了。教师们几乎没有任何爱好,大多把家安在城里,每天上了课就回家了。平时学校倒还热闹,但周末学校如一座空城,空空荡荡。我一个人住在戏楼上,十分孤单,特别是周末的晚上,更是寂寞难耐。于是我专心写作。我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中文本科的自考书,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就是自学。终于,两年后我终于拿到了西华师大的中文本科文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功力。在礼乐中学,虽然生活清苦,但却非常充实,我与领导,与同事,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多次获区上教学质量奖,深受师生的好评和爱戴,同时发表了不少散文作品,成就感牢牢地将我包围。

  后来,我再次调动,被调到现在的学校,龙蟠初中。我到龙蟠初中教书时,虽说发表过一些东西,但毕竟还是一个在学识和阅历上都很粗糙的毛头小伙。在龙蟠初中的日子里,我除了教两个班的语文外,业余时间从事写作。

  我的文学之路与《南充文学》这本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渊源。我心中常涌起一股股对《南充文学》的暖流,那是一种由衷的感激之情,那种经过时间沉淀的情感历久弥新。

  初识《南充文学》是在24年前南充市的作协会上。会上,编辑带来了一批《南充文学》,我有幸得了一本。本是无意,但它新颖的封面和质朴的刊型,让我很是好奇,便信手打开翻阅起来。不看不要紧,好文章尽收眼底,看了竟是美不胜收。从此,我便认识了《南充文学》,并爱上了《南充文学》。我还认识了当时的执行主编萧红涛老师,他很扶持青年文学爱好者,经常给我提出一些写作的意见和建议,还把我的作品作为头版头条刊发,并邀请我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使我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写作水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正是由于写作,我才出了名,被领导重视,提升为干部。这无不归功于《南充文学》!

  结缘《南充文学》已经24个年头了。24年,这只是《南充文学》生命历程的一半。是她,让我事业不断成长,身心日益健康,视野更加拓宽,进而真切地品尝到了文学爱好的幸福。如今,她也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精神家园。

  《南充文学》是一本纯文学本地刊物。其最令人感叹的就是版面和内容形式的创新。她将文学性和生活性的东西,形成优美的散文以及大众化口味的文章,读来如清凉沐浴,亦如春风拂面,倍感惬意。每一期与《南充文学》谋面,让人心中常能涌起如初恋情人约会时的那种激动。目睹了她的芳容,嗅着了她的馨香,心才安定。从散文到诗歌、到文学评论,我跟随一行行文字神鹜八级,心有万仞,普通的日子充盈起来,平凡的工作有了情趣。

  浮躁的心对于任何人都会存在,哪怕是整天与学生、与教本打交道的我。我喜欢读书,但现在好书实在是难得一见,因此我常因为找不到好书看而烦恼。现在因为有了《南充文学》这本杂志,我又变得活跃和开朗起来,因为在百花丛中,我又看到了知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本好的刊物,就是一盆心灵鸡汤。《南充文学》就是这样,让人思想进步,让人文化提高,让人行为端正,让人感怀颇深。《南充文学》不仅是一本纯文学、无功利的刊物,还是一本读者喜闻乐见的刊物。没有花里胡哨,也没有庸俗艳丽,贴近了读者生活,融进了文学号音。

  人累了,看一看《南充文学》,倦意顿消;心累了,翻一翻《南充文学》,拂拂尘,心净则明。在前行的道路上,《南充文学》和我心连心。

  读着读着,心热了,手也痒了,激荡的思想开始牵动十指在键盘上起舞。我常常写些散文、随笔及文学评论,在《南充文学》上发表,与文友们交流。思想的碰撞,让我的大脑更加清晰,手指更加灵活。20年来,我试着挑选一些自己满意的文字,发给《南充文学》,竟然一次次地收获了激动。短短五年间,我有十几篇稿子上了《南充文学》。在我看来,唯有思想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才是真切的,更是宝贵的。

  尤为欣喜的是,在这块群英荟萃的地方,我结识了杂志编辑萧红涛老师、杨茂生老师、朱涛老师及一大批写稿的朋友。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思想一下子像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了我。我加入了这块精神的跑马场,思想在这里纵横驰骋。

  漫漫岁月路,悠悠文学情。弹指一挥间,二十四年岁月悄然过去。感谢《南充日报》《南充文学》陪我成长,使我在一片超然独处的空间中,能够激荡一份情感,寄托一份思绪,给思想开拓一片宁静飞翔的天空;感谢《南充日报》《南充文学》陪我成长,当我迷茫的时候,当我困惑的时候,当我懈怠的时候,习惯性地回头望望,总有那恩师般的或鞭策或信任的目光,给予我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鼓励我学会思考和摸索,让我逐渐找到正确的答案。就如同那冬日里的炉火、黑暗中的启明星、夜航时的灯塔,无私地照耀我走过生命的一程又一程。

  与《南充日报》《南充文学》相约,我好幸福!

  近些年,我曾在《中国文艺家》《参花》《鸭绿江》《牡丹》《山西文学》《广东文学》《西南文学》《华西都市报》等报刊杂志及微刊发表散文20余万字。多篇散文收入各级各类文学专著,多次获国家、省、市、区征文比赛奖。成为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散文学会会员、南充市雨林书画院会员、南充市嘉陵江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南充市网络作家协会理事、南充市嘉陵区文联委员、南充市嘉陵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个人散文集《等待》《那片海》。我不想得到什么,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散文集对我20多年的写作作一下梳理和总结,这是一种自信,更需要勇气,毕竟这是我的文学梦。

  近几年,我的散文也在各种网络平台发表。我认识了作家徐建成等老师。他们给我指点迷津,使我受益匪浅。在他们的介绍下,我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和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我的文学圈子越来越大,结识的朋友更多,写作的水平日益提高。

  转眼间,我在文学旅途中跋涉了20多年。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已有的已经过去,未来还在征程。我将沿着文学这条路继续走下去,镇定而又乐观。

我喜欢在季节风中行走,更喜欢在季节风中思考有关生活,有关人生,有关散文的某些细节。因此,在每一个季节,无论在北方,在南方,在高山,在大海,在风中,在雨中,在飘着雪的野地,在欢快跳动的篝火旁,我都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散文一样的节奏,去品味那些能够留下骨架,留下灵魂,留下有血有肉,能够用语言连接感情的散文。对于文学,有热爱的情感;对于生活,有执着的情怀,所有这些,都在我心中流动。

  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用生活的方式写散文,用写散文的方式展现个性,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