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校友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活动 -> 正文

【校友纪实】我校数学77级校友毕业33周年同学会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14-11-04

——记感恩母校、感谢恩师的主题活动

  11月8日上午10:30,在内江师范学院多功能会议厅举行了内江师范学院数学77级毕业33周年同学会。本届校友聚会的主题是感恩母校,感谢恩师。整个聚会隆重、热烈而简朴。同学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给返回母校的校友以极大的鼓舞,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聚会,是一次满意的盛会。

  这次同学会得到了学校校友总会的大力支持。学院副校长赵明到会祝贺并讲话,校办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张浩,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彭家寅教授到会祝贺,并为同学会的成功举行提供了人力支持。出席同学会的老教师有:数学系百岁老教授黄崇智、原数学系党支部书记王荣卿、原数学系副系主任龙盛鼎、刘靖宇、陈善我、谢朝芳、魏常林、邓德安,还有班主任罗淑和原师专校办主任刘襄笃共10位老师参会。

  当主持人宣布同学会开始后,全体到会的70名从56岁到近70 岁的同学,全体起立,像过去上课一样,向主席台就坐的老师和母校的领导敬礼,并向老师们问好。接着,分别介绍了老师和领导、来宾,再由梁崇明班长对到会的同学一一点名。虽然不是上课,但每个点到名的同学,都像上课一样的大方、深情而又腼腆,能重温33年前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情景,怎不叫人激动感慨,母校久违了!

  主持人宣布向母校赠送纪念品,为表达数学77级全体同学对母校的感恩感谢之情,由丁大荣作画、周乐鑫撰词、王月琴书写而合作的国画——百花盛开牡丹图,由庞虹和丁大荣同学抬到主席台前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学校赵副校长接收。为表达数学77级全体同学对数学系的感恩感谢之情,向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赠送了由庞虹制作、王月琴书写的工艺作品——孔雀东南飞。

  赠送仪式结束后,赵校长作了热情洋溢而又谦逊的讲话。赵校长说:“我是化学82级的,是师弟。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共庆数学77级同学毕业33周年,这一天是我们数学全体77级校友期盼已久、努力已久、酝酿已久的重要日子,在这里,师生情、同学情、内江师专情、桐梓坝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聚集和升华,我代表内江师范学院全体老师和师弟师妹们,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在简要回顾了学校58年的发展历程后,他说:“特别是我们数学77级校友中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教育专家、管理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为母校争了光,添了彩……广大校友情深意重,时刻关注母校的发展,并以不同的方式献计献策,形成了内江师院人人爱校、荣校、兴校的光荣传统,体现了校友们情系母校的赤子情怀。”并“再次代表学校党政向长期以来情系母校,为母校赢得光荣、做出贡献的各位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然后进一步介绍了母校升本建院以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新校区的建设蓝图。他说,真诚期盼校友们多回母校走走看看,访师探友,多为母校的发展献计出力,传经送宝,一如既往地支持并关爱母校。最后,他说:“预祝同学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校友在母校期间身心愉快,万事如意!”赵校长的精彩发言,让离校33周年的数学77级校友看到了几十年来母校的巨大变化,进一步点燃了大家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的激情。

  学生代表梁崇明班长发言,主旨内容是“回顾,感恩,探索”,向母校和老师汇报了毕业33年来的工作于生活。他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一颗感恩的心都在激烈的跳动,一份感恩的情都在不断的倾述。”他简要地回顾了各位老师给我们的深刻印象:罗老师在他迷茫的时候给学生指明了方向,教会了我们“爱是教育的前提”。“学识渊博的黄崇智老师,使我们养成了不断学习,努力探索的好习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周德远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治学严谨的周德襄老师,使我们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地追求完美。王荣卿老师和龙盛鼎老师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能够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站稳脚跟,自由驰骋。陈善我老师敏捷的思维,陈德勤老师作业批改的严谨态度,何陪镛老师娴熟的平面三角,谢朝芳老师平面几何严密的逻辑推理,童季贤老师的薄壳屋顶、蚶线齿轮的数学原理,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都对我们后来从事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他们的呕心沥血,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行各业优秀的建设者。”然后简要地汇报了自己几十年来的教学、科研和工作情况,最后说:“母校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更教给了我们怎样从教,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学习,诚诚恳恳待人。我们深明知识的重要,因为知识是要知古、知今、知未来,识物、识人、识天道,谈何容易;但是我们更深知做人的重要,教育学生要首先教育自己,把教育自己放在第一位,给人以帮助,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急人所需,急人所求,急人所急,急人所难。我们有今天,感谢母校的培养,谢谢你!亲爱的母校。今天,我们都已退休或即将退休,建立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在等待着我们,我们要再一次地向老师们请教,学海无涯,永无止境。”

  庞虹同学发言,她重点回顾了当年与部分同学登峨眉山的一段往事,她说:通过这件事,我更感受到同学们的情谊。我们的再逢,让我想起了很多的往事和曾经的迷茫与疑问,并得到了答案。这次回来,再次感谢老师们、领导们对我们的教导和关爱,对同学们给予我的帮助和包容,再表深切的感谢!

  王力同学用心准备了他的发言:“33年前,我们毕业于内江师专。之所以叫‘师专’,那是我们的命运连着‘文革’十年,系着祖国兴衰。”然后用诗一样的语言,回顾了同学们三年艰苦而又快乐的学习经历,简要概括为:“恩师赐教,一技在手,修成正果,本事炼就。解惑授道,占尽风流,打工经商,恪尽职守。感谢习大,执统神州,抚国安民,晚年无忧。”对今后提出了我们的期望和情怀:“妪翁今相聚,牵动情与愁。相逢千般意,有诗更有酒。平生何所依,儿孙有成就。今生何所求,健康即富有。相伴我一生,静夜母校游。寄托我一生,唯有沱江梦悠悠。”

  三位同学代表的发言,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师生情,同学情,回顾了我们的青春时代,都充满了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对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制度的感谢感恩之情,回忆了在师专读书期间校友情深,汇报了走上工作岗位后,为党为人民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体会到取得成绩和工作中的快乐幸福。

  同学们想念老师和母校,重聚会想再次聆听到师长的教诲。

  接着是教师代表、我们的恩师黄崇智老人发言,他为此专门写了一首七律诗,以诗代言:“人生缘会最难期,感慨心情记此时。从教欣逢二三子,及门秀发北南枝。才方同辈初无偶,学衍吾宗又一奇。今日相看惊刮目,应惭狂妄作人师。”黄老作为教师的优秀代表,师德高尚,学识深厚,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并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补习数学专业外语,黄老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他的教学让我们终身受益。今天能再次聆听黄老给我们教导,用他那独特的说话方式,一边读一边解释,他精神矍铄,就像33年前给我们上课一样,同学们还是那种期待,还是那份情。

  班主任罗老师发言,她看见这么多的当年的学生回来,心情十分激动,说,同学们在她的心目中,永远是青春年华的样子,转眼间33年过去了,如果不是同学聚会,在外相见好多都不认识了。所以,我们的这次聚会是我们师生期盼已久的,是十分宝贵的,是幸福的团聚。她感慨最深的是,同学们作为77级恢复高考第一届大学生,是当年党中央恢复邓小平的工作的英明决策,如果没有整个教育界的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就没有同学们走进教室成为大学生的机会,就没有几十年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可能。她说:“你们谈谈几十年辉煌的历史,就是歌颂邓小平拨乱反正恢复高考的伟大胜利。”罗老师还深情说到:“我作为班主任,做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体会到教育的‘灵魂’就是培养学生心中的太阳,教育就是用老师心中的太阳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渐成长,从而孕育自己心中的太阳去照亮世界。学生成才,对老师是莫大的鼓舞和安慰,当老师、做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他们,为他们奉献。得到的是快乐和幸福。我体会到很多,同学们给我的幸福和温暖太多太多……”

  数信学院院长彭家寅教授说:我是内江师专(数学)81级的学生,在座的很多是我的老师、我的领导,很多是我感到骄傲的师兄。首先,我祝(数学)77级毕业33周年同学会在这里召开。然后简要介绍了数信学院近三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育人方面取得的成绩,最后,他感谢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对数信学院的一贯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刘靖宇老师的讲话充满赞扬,连续说了几个第一,他说:数学七七级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班,师专恢复后的第一个班,平均年龄最大的一个班,学习基础最好的一个班,学习刻苦勤奋第一的一个班,全面发展的第一个班(学习、文体、社会活动都好),服从毕业分配最好的一个班,专家学者、党政干部最多的一个班(工作后表现好,成绩最大,在普教战线做出很大成绩),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8日下午,举行同学联欢活动,完全放开了,仿佛又回到在校期间青年学生时代,充分展现青春活力,歌舞表演深深打动了同学的心灵,活动把同学会推向了高潮。

  7日晚上远道校友到校,内江校友廖中元等安排在崇文阁餐厅会面,几十年不见的30多位校友相逢,虽然旅途劳累,但同学们仍是热情高涨,互致问候。8日上午报到时,每见到一个新到的校友,已到的同学无不热情接待,亲切问好,热烈握手,甚至深情拥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怀的笑容和无比的欢乐。9日上午,校友们参观了校园,游览了甜城湖两岸,对内江市的变化有了更深的感慨。经过两天的活动,听了赵校长的介绍,到实地观看,加之相互交流,校友们为母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变化,深为赞叹和敬佩,他们高兴地看到:校园环境优美,在校生规模扩大了20余倍,办学层次提升,教育质量、科研水平、服务地方三大功能都充分显现,母校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都做出了贡献,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而且更好,更为母校已经获得地方特色大学的美誉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都希望在有生之年为母校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李伟男、刘襄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