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报记者团孙扬张正国)
滚滚沱江水,依然东逝去,随着流水而去的是岁月与过往,始终留守的是对时间的深情记忆。20多年的日日夜夜,不长不短,终究有许多事情要离我们远去,可是曾 经将心安放的地方,在那里的人和事,始终无法忘怀。当我们提起内师的点点滴滴, 张光明学长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那些年与内师的风雨故事,与内师的难忘深 情,在学长的叙述下滔滔而来。
张光明学长是我校物理系1989级学生,现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卫星导航应用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今天我们就将走近这位校友,聆听他与内 师的故事。
回想那年青春
在离开母校20多年后蓦然回首自己的大学时光,怀想自己深爱的母校,
不禁发现,母校的许多地方或许都变得自己不熟悉了。事物的发展改变是必然的,在面对这些必然的时候,张光明表现得更多的是一份深深的欣慰,为母校经历60年沧桑变幻而无比欣慰,为母校60岁后更加容光焕发而无比欣喜。
说到母校今时的变化,今日的成就,张光明想到更多的是自己上学时母校的样子,感觉就像是昨天的事,一切都那么清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条件自然不比现在,或许可以用艰苦来形容,这就是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诸多校友共同的感受。但是他们还是一个共同感受,在今天采访中张光明也提及,那就是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积极性也很强。再加之老师们深切的关怀、积极地鼓励、正确的引导,这一切,让条件艰苦都不再是拦路虎,反倒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成了理想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采访中,对于这样艰苦的环境,张光明也是自得其乐。当时的桐梓坝没在市区,相对而言比较安静,自然环境也还不错,是块读书学习的好地方。那是的学生单纯,乐观刻苦,学习氛围非常好。也是在那个时候,桐梓坝还没有直通对面市区的大桥,到对面市区需要坐渡船,现在回想这些事情,甚是留恋。
感恩母校恩师
一路走来,离不开当初母校和老师的鼓励、引导、支持和帮助,张光明深情地讲述自己曾经与老师们的故事,当他回忆曾经在内师时印象最深刻、对自己最有影响的老师时,一口气就列出了好几个老帅的名字,包括曹良腾、朱洪玉、谢实崇等老师,而且还耐心地给我讲老师的名字是哪些字,并一一组词做了说明。他说是这些老师一直鼓励自己,以至于后来入川师大大学学习及后续考研深造,都离不开这些老师们的积极引导。
当时的辅导员童家智老师,以及时任校团委书记的黄刚老师等,都给予了张光明莫大的帮助,让其以后的人生每步都走得更加的坚定。
此时此刻, 我意识到恩师在张光明的记忆中何其深刻,他时刻记挂着这着母校,康学校,记挂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位老师。 在此处我也不禁意识到,记挂感恩老师的帮助与关怀,必将要深人每一位内师人的骨髓。
深情勉励学子
在勉励学弟学妹这个问题上,每一位校友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是出于对学弟学妹的关怀。而今天张光明的解答也同样精彩。张光明开门见山地讲到,他在大学时光中受到一个启发:大学生活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把基本功学扎实,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接下来的阶段 做好准备。这一段精辟的见解,朴实无华,可是仔细读起来却回味无穷。
这句话提醒我们,面对大学生活,我们不可心急,也不可怠慢,不可寄下半生于大学的好坏,也不可错过在大学里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机会。
张光明还饶有兴趣地分享了几则自己的小故事,来说明对于大学的态度。当年,张光明以超越本科线的高分进入了内江师范专科学校。在那个年代里教,师的地位不是很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不少同学感到气馁。种种困境,也算是人生失意之事吧!但是老师从多方面鼓励大家,使大家能静下 心来学习、钻研,以便专业课上得到长足的发展,让大家明白教书育人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会收获你想要的,实现自己的奋 斗目标。
张光明还讲到自己在大学时学习摄影的那段岁月。由于整个系就只有一 台照相机,照相机极度缺乏,摄影实践机会很少,但自己又特别喜欢摄影,因此就通过阅读学校图书馆所有关于摄影理论的书籍来进行知识储备。在相机及带相机功能的手机广泛普及的今天,虽然自己不是专业的摄影人士,但 在业余摄影爱好者中还算不错的。张光明开玩笑说,自己给别人拍照片都拍得不错,但是遗憾的是自己没有给自己拍过照片,别人给自己拍的照片都不甚满意了。
与之相似的一段经历是张光明在1989年的冬季学校运动会上,由于在体育方面不甚擅长,但语文功底还算不错,于是被分派去负责运动会报道,在两三天的时间里共写了10几篇赛况报道。张光明说,通过在学校经常撰写报道,变相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这正如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前各行各业都需要终身学习,大学学习只是一个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基础学习和各种技能基础的培养,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谈到当今社会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创业人群也越来越多的形势时,张光明提醒我们在校学生要把握好学习与创业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校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的专业知识系统学习阶段,我们应当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争取在专业上、在思想上做好创业准备,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自己准备好了,待时机成熟,我们自然就能发光发热,自然就能把握机会。
真情寄语母校
2016年是母校60华诞,校友都给出了自己对母校的祝福语。而其中“越来越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这句话看起来极其的精简,似乎什么场合都是可用的,但却饱含着所有的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张光明也同样说出了这 句简单却动人的祝福:“希望我们的母校越来越好,在后续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张光明还深情地说到,母校的发展不仅在于大,更在于专,一定要在后续的发展中有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要重点发展一些特色专 业和特色研究领域,要培养一批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团队,打造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队伍,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千言万语,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无须矫揉造作,自然流露出的这一份 “越来越好”的情感,是内师人共同的心愿,是这样一条希望母校“越来越 好”的纽带,将内师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些东西无法忘怀,总会有段记忆刻上我们过往的标记。带不走的是岁月,不忘的是情怀,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将传承内师精神,阔步迈向未来。那一条闪烁着内师精神的河流,将从我们的身上流过,再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