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命运的玩笑,绕了一个圈——访地理1986级校友李静

作者:编辑:谢丽春 来源:校地合作处(校友总会办公室) 阅读次数: 日期:2018-09-12

(文/院报记者团  何 欣 蒙芋颖 李元清)

 

    故忆同为校书日,十年聚散人不同。只道光阴流似箭,岂料天道曲如弓。当时光景应如昨,长阶天台夕阳共。时景人事随年改,今朝花胜去年红。命运总是与我们开各种各样的玩笑,有的人高呼“扼住命运的咽喉”有的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他一心学医,却被录取到了地理系,但他始终不放弃,用考研的方式圆了自己的医学梦,成了内江市疾控中心的主任,他就是我校1986级地理资源教育系的李静。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经的百步梯,如今已是布满青苔,但过往的回忆却早已深深地刻进了李静的内心。那时生活的朴素,师生间的浓浓深情,同学间的纯真友谊,都使这个当初还是青涩的年轻小伙爱上了这个充满温情的地方。“当时上学的时候交通不如现在那么方便,去师院就只能走路和坐船。”李静回忆道,“校梓门也不在现在的东桐路,走路要绕路很久才能到,坐船也比较麻烦。”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求学的辛苦,由此也可窥一二。
    而那些艰苦岁月中,师生间的情谊便愈发显得可贵,在那些尘封的旧时 光中依然熠熠生辉。
   “最难忘的是大学第一学期班上办的中秋晚会。”李静说,由于当时要求班上的班委全都得去参加,他自己也演唱了一首《小草》。时隔近30载,回忆起当初中秋晚会的热闹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自打一开始,我们班同学间的关系就特别融洽。”他表示,时隔多年同学之间大部分都有联系,期间还举办过两次同学会,每一次都聚得特别齐。
    学生岁月时系上的一次野外实习中发生的事让李静感动至今,当时他所在班级是去峨眉山金顶的气象站考察,“很苦,光是爬上去就用了3天”,由于山顶和地面的温差大,很多同学未能带够衣服,老师还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大家租大衣,怕同学们受冻,“很感动,这些年都记着”,李静感慨道。


命运绕了一个圈


    高考那年,李静填的第一志愿是成都中医学院,但阴差阳错地被录取到了当时内师的地理系,大学毕业后,李静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凭借自身努力去了成都医科大学读研,圆了当年的学医梦,并且拿到了双硕士学位。李静表示最感谢在内师读书的日子,很认真地学习了地理,安静地看了许多书,提升了自己。回过头看,李静说:“不能用所学专业来限制自己,目光应放长远些。我不后悔我曾选择地理,师者是为人的精神健康服务,而医者则为人的身体健康服务,我在为人师过程中学得的,同样对学医有着很大帮助。”
    李静扼住了命运的咽喉,重新回到他想走的路上。同时也激励着不满足于现状的学弟学妹们,找到现在和以往想走的路的共通之处。走好现在的路,才能让以后走得更远。


更有特色的母校


 

    甜城芬芳绕师院,苌弘故里,大千书画乡。愿在夕阳中摘一朵彩霞为你祈祷,愿在浪漫中采一朵丁香对你诉说,愿你一切都好。
    李静谈到了师院发展过程中的“特色”问题。他希望母校在以后的发展中,能更好地与内江特色结合起来,传承大千精神,发扬“甜城”文化,致力于学术文化的专一性,走出四川,最终提高在全国的知名度。他说:“我希望内江师范学院可以办得更好,不仅是内江的名校,更是全国的名校,世界的名校。”
    曾经的努力希望没有白费,曾经的苦难希望铭记在心,未来就在不远处。李静认为是母校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对于母校的感激已是溢于言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色,一所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独具魅力的一面。李静希望内师能够秉承着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一直往前走。正如一个独立的人一样,内师也应像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一样,当困难来临时欣然接受, 当赞美到达时亦能谦虚回应。


对未来内师的憧憬


    在对学弟学妹们的经验分享中,李静着重强调了“认真”二字:“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就会有所收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身”。同时,他也对内师学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相信学弟学妹们,定能超越我们,走得更远。”他还说:“评价成功的标准不是你的地位,快乐才最重要。”世间有许多东西是无价珍宝,快乐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李静不但是内江市疾控中心的主任,还是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的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还去过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讲学。正如他所说那样,他将老师当作了自己的一个爱好,学以致用。
    生活必定是快乐的,在奋斗中收获喜悦是人生的真理。杏林春暖三月茂,时间给了他平凡,他给了自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