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大师奖获奖选手特别报道——《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
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加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出明确要求,提出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基本建立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全国的创意设计行业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其中我校美术1993级(原内江艺体师范学校)毕业的跨界艺术设计师程家彬,在政策发布后的3年中,带领他设计的作品从成都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海外。
【人物简介】:
程家彬,美术1993级校友,是跨界艺术设计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重点扶持青年设计人才,德国大师班文创研修者,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BIDA终身会员,中外设计研究院特聘设计师和助理研究员。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结业,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内江艺体师范学校(现内江师范学院)毕业。他的部分设计作品收藏于北京包豪斯设计博物馆,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代表作品《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与德国梅森作了中德文化学术交流,与台湾美协作了川台艺术家学术交流。
我喜欢逛古玩市场,游文旅古镇,也喜欢小型收藏。特别爱玩创意,喜欢奇思妙想,擅长于灵感捕捉。创作上坚持走逆向思维,个性表现是我作品成功的关键,正能量是我作品的呐喊主义风格。我推崇能者为师的观点,尊重来自实力。
铭思而动,始终如一,表现境界;以笔为枪,以纸为面,以色为餐;在无色中寻找有色,在有色中寻找亮点;思维的自由空间,深刻成像。把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意为存在,把存在的事物意为不存在——这就是程家彬的设计思想。
作品概况
程家彬的主要研究和设计方向是:中国文化研究、文化产业规划、文博文创孵化、文旅产品设计。他的作品曾荣获专业设计重要奖项数十项,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文化产业重点人才库,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双创评选第一名、中国创意设计年鉴金奖、全国设计大师奖银奖,包豪斯奖国际设计大赛专业组铜奖,中国设计师作品年鉴铜奖,中国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优秀奖,四川省青年广告创意主题设计大赛专业组冠军,四川省优秀广告作品大赛天之娇子奖银奖,张家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铜奖等。其作品发表及收录于《全国设计大师奖年鉴》、《中国创意设计年鉴》、《中国设计师作品年鉴》、《中国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作品集》、《中国广告》、《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青年文化产业重点人才扶持计划作品集》、《包装与设计》、《资阳·内江美术精品巡回展作品集》等等。其作品也先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中国经济网、中国设计教育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等国家级权威媒体也相继作了专题报道。
获奖感受
《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创意装饰瓷作品能在全国“大师奖”挑剔的比选中荣获银奖,同时还能得到国际权威评委的充分肯定,这也说明了此前作品在参加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竞选中,为什么同样能获得第一名的原因所在,而且同样得到了权威评委无记名投票的最高票点赞。程家彬认为,一个优秀的创意设计作品,不管是从专家评委,还是从普通视众,雅俗共赏是大家的共性审美,好作品自然是受人喜欢的。通过本次获奖,让程家彬感受到当初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一次二次三次的再设计,和无数次的细节推敲,没有白花功夫,感觉真是十年磨一剑!直到现在,他仍认为作品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他会继续深入设计下去,做到精雕细琢,真正打造出精品力作。

程家彬创作的《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创意装饰邮票设计
“大师奖”印象
“大师奖”是程家彬首次参加,至今已经举办了18届。就赛事本身而言,在作品评选上以国际评委为主,比国内其他同类设计大赛更具权威和专业。以公平、公正、公开为评选原则,用作品说话是“大师奖”评选的唯一标准。程家彬回忆道:“‘大师奖’评委会主席林家阳教授,在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颁奖典礼总结会上讲到,新疆某大学教授说他们设计学院投了那么多作品,为什么一个优秀奖都没有评上,我想,这就是 “大师奖”评选的权威所在吧。”“大师奖” 对作品评选的要求是非常之严格和苛刻。另外就是在具体颁奖活动中,现场都经过了周密的规划,获奖作品与国际评委作品同台展出,整个活动现场的布置都非常专业,体现了“大师奖”团队的超强办展能力和成熟的办赛经验。程家彬说道:“颁奖活动最感动人心的一点,就是我非常敬仰的评委主席、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留德学者,林家阳教授,他在繁忙的颁奖活动中,还尽力抽身与我们每一位获奖设计师见面。林家阳教授的点滴关爱和惜才之心,我想应该感动了在场所有的获奖设计师。”
创作心得
《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创意装饰邮票设计,是突破传统十二生肖新的表现形式,图形的创新设计是一大亮点。过去的生肖邮票多以著名画家或设计大师绘制设计,图案都是以传统具象为主。而我设计的意象生肖图邮票,是以中国生肖文化的基因为原型活化,从具象到抽象、从意象到艺术的创新演绎。以抽象生肖形态,夸张手法,从创新性、创意性、艺术性、设计性、多角度表达,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跨越。造型独特,行笔自如。每个意象生肖图上的动物、植物和人物,使画面更加生动情趣。大形中不失小形,达到抽象思维的变异境界。以意传形或以形传艺,体现了画中画,形中形,意中艺。特别是以镂空方型邮票风格呈现,更是增添了装饰性。通过邮票齿孔表达,使整个画面更加个性化和艺术性。色彩艳丽丰富,展现了多民族的中国。中西结合,既有东方的色彩,也不缺西方的韵味。同时更有民间色彩和民族色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很中国!更国际!
创作动机
在过去书信往来时代,邮票是唯一见证我们手书通信的凭证,可以说见证了太多关于朋友、家人、私人、公务之间来来往往的情感。一张精美的邮票也往往会成为集邮爱好者的珍藏。而今,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信件、社交网络聊天工具,完全替代了我们的手书模式,让传统的书信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市面上的书信往来极其罕见,只有极少数人还在以明信片的方式传递着双方的情感。因此,邮票的流通使用也就面临消失。
当今的邮票几乎就被收藏爱好者所拥有,成为一种颇为小众的人文情怀。而在所有邮票门类中,生肖邮票又可谓是独树一帜,是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最爱。如今,生肖邮票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优秀载体,是方寸艺术之魂宝。凡在有华人、华裔生息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生肖文化的影响力极大,中国和这些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会发行生肖邮票。因此,生肖邮票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海外收藏家所青睐,并成为推动生肖文化全球传播的“中国符号”。 见于这种情况,作为当代设计师,我也在思考、研究如何用创新设计的方式,来重新包装、演绎和传承中国独特的生肖文化基因,让以往的小众收藏,真正变成全民欣赏和全球共享的大众生肖艺术精品,让中国的生肖邮票以小见大,艺览天下。
现在,我把方寸大小的袖珍邮票,通过放大尺寸设计来呈现,形成大生肖、大邮票、大文化、大创意、大设计、大视觉、大艺术、大市场、大经济、大发展等,来展示中国生肖邮票的独特魅力。提出这十大创新理念,将会给中国生肖文化的发展带来第二春,一定会是全球化生肖邮票艺术的文化大餐。再通过衍生孵化,运用到特种邮票、装饰画、纸品艺术、陶瓷器、玻璃饰品、水晶饰品、各种刺绣、体恤衫、布艺、木器等载体上,以及各种新材料新工艺与生肖文化相关的个性化、生活化、产品化、市场化的生肖艺术精品。进入到家庭、酒店、酒吧、咖啡馆、娱乐场所以及公共空间的文化装饰和生活美化。这样不仅弘扬了中国独特的生肖文化,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同时也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从而陶冶了情操。也响应了当今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文化自信创新主题,更是直接体现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成果。从文化到文创,从产品到市场,从创意到生意。生肖文化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意经济纽带。不再是把生肖邮票放在收藏者家里,藏在邮册里,躺在高大上的博物馆里。这就是我创作《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邮票设计的初衷。这不仅是我创作阶段性的课题实验,同时也是反应我创意思想的一次成果检验。



程家彬开发的《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展示盘衍生品
创作过程中的故事
记得当初我创作完十六个动物图形后,突然发现其中有十二生肖,这是我创作中没有预想到的。我想为什么不创作一套以生肖为主题的作品呢?因此,后来我又把十二生肖图形单独提出来再精炼设计。从最初的《动物系列》到《十二生肖》再到《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作品的名称进化也是经过了一个不断提炼和升华的过程。
回想起作品初期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时,我和我的意象装饰画设计课题朱老师被当时美术学院的副院长看后一阵痛骂,说教些学生什么东西,画得四不像,简直就是鬼画桃符。其实,当时我是非常认同朱教授的意象装饰画课题设计教学,也非常坚定我的创作思路。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从这套意象生肖作品中真正学到了创意思维和设计思想。因为通过意象装饰画设计课题的训练,转变了我的创意思维和设计思想,知道了怎么去创作一幅好的创意设计作品,这是我当初创作的最大收获。就生肖图形的抽象设计本身而言,不是我胡编乱造。而是当时我受到了无锡轻工(现江南大学),现在是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留德学者,“大师奖”和“大师班”的创办者林家阳教授的图形设计教学所影响,林家阳教授把德国先进的图形设计教学理念带回了中国。因此,虽然我当时在四川美术学院求学设计,但是我的心确一直在无锡轻工,关注林家阳教授的图形设计教学,超前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现代设计也才刚刚起步,设计发展也不过二三十年,国内很多专业的设计院校还不真正具备强有力的设计教学师资,而是严重缺少真正有设计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例如:林家阳教授在一次“大师奖”宣讲中讲到的中德设计教师的教学区别。中国的设计教师是实行从学士—硕士—博士—教师—教授的阶梯性晋升过程,没有真正经过社会设计实践,直接从学校毕业就站上了神圣的设计教师讲台,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师能教好学生设计吗?而德国的设计教师是从博士—实践—助教—实践—教授的晋升制度,是不断的在社会设计实践中参与设计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设计,是真正与市场接轨,让设计落地,这就是德国设计教师与我们中国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上的最大差异。
因此,作为学院副院长,因长期从事油画教学,他不是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师,那他又如何评判一个创意设计作品的优差呢?评选的标准是什么?我们都说专业人要做专业事,学院领导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科系特长对号入座,对口教学,这样才能有助于设计科系的健康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创新性设计人才。
这里我也想简单谈谈画家与设计师之间的关系。画家不等于设计师,设计师也不等于画家;虽然画家可以做设计,而设计师也可以画画。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两者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画家的思维方式是自由的,奔放的,是无限制的个性及风格表现,因为他们是纯艺术。而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客户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必须符合产品本身,把有的元素进行全新组合,把无的东西进行虚幻假设,完成创意、视觉、色彩、空间概念化的精炼设计。当然,也不排除既是画家也是设计大师的。比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天才造型艺术家韩美林教授,韩老先生在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乃至写作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是真正的天才艺术设计大家。
【附】作品评价:
大师奖评委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海燕教授 点评:
《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这一组十二生肖的作品,中国意向生肖图系列。这件设计作品强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精髓,活化当下的社会环境,而且在此过程中更运用了创新的手绘表达,把中国十二生肖的每一个特点都表现出民族和当代的融合感和设计感。此作品趣味十足,用各种动物进行组合,大小的错落,生动的色调,手绘的灵动感,令人印象深刻。
大师奖评委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叶永平教授 点评:
《中国意象生肖图系列》这件作品利用了十二生肖的图形来创作,那么从纹样的设计和色彩的运用上来看,既有很强的民间色彩,但是又有很强的现代感。包括图案的组织,色彩的运用,这是一个可以运用在很多领域的平面设计,衍生到陶瓷等材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