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纸中风云,笔下春秋——访美术1990级校友曾传兴

作者:编辑:谢丽春 来源:校地合作处(校友总会办公室) 阅读次数: 日期:2018-12-26

(文/院报记者团  胡丽娟  都 鑫)

 

     心中有花,名为玉兰,风骨自成,一抹纯白,一颗赤子心。纸上少女,唤为新娘,神秘柔婉,单纯善良,纸张脆弱,人心易碎。从荒诞虚无的背景到真实具体的景物,不变的是对艺术的更高追求。
     曾传兴,1993年毕业于内江艺体师范学校,199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现于湖南师范大学任教,是“胡润艺术榜”上最年轻的画家,是大千故里走出的优秀画者。

 

别人眼里的"画痴”


      曾传兴是同学们眼中出了名的“画痴”。他每天的日子除了睡觉,几乎都在画画。时任专业课老师的张强院长看他这么热爱绘画,便将自己画室的钥匙交给他和另一位同学,这在当时也算“特殊待遇”了。由于教学楼到了时间会关门,寝室晚上也要点名,于是,他就每天在点名后偷偷翻墙离开宿舍,然后又翻墙进入画室画画,有时画累了,就直接在画室睡觉。 |
      正是由于曾传兴花太多时间在画画上,导致了严重的“偏科”。有一次,由于政治考试不及格,他被老师点名批评,瞬间脸上便火辣辣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的他觉得很没有面子,当即便下定决心:从今往后,不仅要及格,还要奔90分去!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期末考试的时候终于以高分名列前茅,获得了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

 

长留心间的恩情


      3年时光,于曾传兴来说,许多细节虽已忘记,但难忘的情节却还长留心间。那些陪伴他3年的老师,更是让他难以忘怀。专业课老师张强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喜欢手把手地做示范,曾传兴说:“他是带领我走上艺术道 路的重要导师。”
      在张强院长心中,曾传兴是个勤奋、刻苦、有理想的人。爱画画的他,脚踏实地,又不受外界影响,在艺术上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坚持。
      教文写作的熊国民老师是曾传兴的班主任,曾传兴亲切地称他为“熊妈妈”。“熊妈妈”是个很认真很负责的老师,十分关爱学生,将所有心血放到教育事业上。
      时光仿佛并未流走,停在多年前,曾传兴还是那个十五六岁的孩子,那个酷爱绘画,翻墙进画室画画的“画痴”。曾传兴说,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那段时光。

 

只身前往北京的试炼


      为了心中“艺术家”的梦想,曾传兴背井离乡一个人到北京求学,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初到北京,有诸多不适,气候干燥,他常常会流鼻血。北京这座繁华大都市让他感到十分陌生。
      作为班上唯一的汉族人反而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少数民族”,所幸遇到几位良师,在艺术修养方面树立了榜样。再加上多彩文化环境的熏陶,让他获益匪浅,不同文化的碰撞也产生了更多的灵感和火花。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画室里,有时也会去看看展览,这些都令他逐渐克服了种种不适。
      北方文化的沉稳豪放与南方文化是不一样的,地域文化的差异让曾传兴的视野变得更开阔了。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汇集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这让曾传兴大开眼界,也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曾传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灵感,在绘画上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大放异彩的年轻画者


     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4年的时光成就了曾传兴,他的毕业作品《来客》在2011年21世纪首届“中国油画大展”获铜奖。2003年开始创作纸新娘系列,油画作品《逝》参加“携手新世纪一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 展”,2004年油画《祈》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6年与英国画廊 “Olyviaoriental”签约,2009年发起成立《五人具象》,他的绘画作品发表在《纽约时报》《太阳报》《世界艺术》等刊物上。
     渐渐的,纸新娘成了曾传兴的一个符号。纸新娘的创作源于他对现代婚姻与传统婚姻的思考,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要有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他认为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纸质婚纱其实表达了他的焦虑。他对社会的思考还体现在油画“玉兰花系列”中,《玉兰·废城》就 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对生命时光的描绘,传递的是温暖与爱。曾传兴说,一 个画家,一个艺术家,不仅仅是作画,更要创作出具有震撼心灵的经典作品,要与现实相结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正如他曾经说过的:愿真情永存,艺术永恒。绘画对于曾传兴来说,早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望与祝福


     对于母校即将到来的60周年校庆,曾传兴表示,希望学校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顺。老先生们保重身体,在职教师们都兢兢业业,做出好成绩,培育更多人才。对于师弟师妹们,他也提到,要勤奋学习,不要荒废大学4年的时光。要博览群书,多看多学,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