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昌祥)
在纪念内江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根据残存的记忆,把曾经为建设内江师范学院前身之一的内江艺体师范学校而奋力拼搏的教师的 光辉业绩有限地展现出来,以激励如今的内师人发扬光大,推动学院在转型发展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85年,我从内江地区大中专招生办公室调入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分管学校教学工作,1991年调离。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我和艺体师范学校的其他校领导与全体师生,同甘共苦,艰苦探索,在全省率先迈开了举办中等艺术体育师范的第一步,我亲眼看见了艺师人励精图治、敢于拼搏、勤于思考、求真务实的办学精神,由于他们的不断实践,逐步探索了切合学校实际,针对培养目标的艺术体育师资的育人模式,为今天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考大学难 进艺体师范更难
1977年国家恢复大中专学校招生考试后,普通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艺术体育教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艺术体育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艺体师资,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培养中等艺术体育师资的路子。
内江艺体师范学校的前身一内江师范学校,早在1971年,就开始举办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各类中等师范专业班,有政治、历史、体育等专业。其他专业都不稳定,有所间断。只有体育专业一直坚持不懈,每年招收50人,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内江地区的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
198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内江师范学校更名为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开始举办音乐、体育、美术、幼儿教育四个专业,每年,体育专业招收50人,音乐40人,美术30—40人。虽然学校每年坚持招生,但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矛盾突出,出现了“考大学难,考艺体师范更难”的状况。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招生计划与报考人数的矛盾突出。每年,内江地区教育局将学校招生指标分到各县区,当时,内江地区八县一市9个行政单位。每年每个县区能分到的招生指标很少,一般体育专业5—6人,音乐3—4人,美术专业3—4人。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中师毕业生由国家负责分配工作,读书期间发放生活费。因此,不少家长纷纷安排子女报考艺体师范,为求“铁饭碗”,不管有无艺术体育特长,都想来试试,致使报考的考生特别多,每年三个专业报考人数达到1000余人,但每年学校招生指标只有100余人,录取率只有10%。二是艺术专业基础与考试标准的要求的矛盾突出。按照中师艺体专业班招生规定,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中考,且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普师录取线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专业术科考试合格后,按照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之和参与录取。文化考试后,专业考试特别重要。每年,学校按县区在操场轮流安排组织体育专业术科考试,科目有身体素质考试三项:100米跑、立定跳远、推铅球,专业素质(专项)考试一项,由考生在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四项中任选一项。各项科目的评分标准参照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标准,根据初中毕业生实际制定,要达到要求,必须平时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否则难以及格。音乐、美术专业考试在音乐楼、美术楼按县区轮流组织进行。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没有受过艺术专业培训,有的甚至从来没有看见过风琴是怎样的,平时,在学校桌子上画一排键盘,写上“1234567i”,一个指头在上面按过去、按过来,嘴里还不厌其烦地哼着,这种专业基础的学生要想考上艺体师范确实相当困难,足见当时普通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差距之大。学生一旦专业考试合格,文化上线,考生兴奋不已。但是,只有在全县取得前几名的学生才能拿到艺体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其中,教师子女占的比例相当高,一是他们接受艺术体育培训的机会更多,二是录取政策规定教师子女优先录取。
体育专业坚持不懈成缋斐然
艺体师范从1971年起开始举办中师体育班,最初举办半年或一年的短训性质的体育班,后来招收全日制体育班,先后招收高中、初中毕业生。当时,担任体育科的负责人是李志超老师,他是全市为数不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体育专科毕业的体育教师。面对当时体育教师奇缺的状况,李老师着眼于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多次到教育局向有关领导汇报,要求举办体育专业班,取得了上级的支持。在办班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他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缺师资,他先从体委和其他学校把老师借来上课,再想办法调来;缺经费,他到教育局去争取划拨体育专项经费;缺器材,他到体校去借;缺教材,他组织教师编写。后来,他根据体育专业的需要,注意培养、选留优秀学生留校任教。现在体育学院的一批教师如张勉行、徐武(武术国际裁判、体育学院原副院长)、黄光丽、郭志勇、钟大玉等,都是当年从艺师体育班毕业留校任教的优秀学生。
艺体师范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全省赫赫有名,1984年,全省组织体育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内江地区体育教师获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因为绝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师都是艺体师范毕业的学生,其中,艺体师范毕业的内江一中体育教师陈自容获得全省个人总分第一名。1986年,川南片区师专田径运动会在原内江师专举行,特邀艺体师范派出代表队参加比赛,只记成绩,不记名次。经过几天角逐,100米跑、200米跑、4x100接力、1500米跑、跨栏、推铅球等项目,按照比赛成绩,第一名均为艺师代表队的成员,引起各师专学校代表队的惊叹。在内江市的运动会上,体育专业学生也是成绩斐然,格外引人注目。
学校毕业生分到各中学后,把自己精心培养的体育尖子生又送回母校来培养,每年招收的体育专业新生,许多都是艺术体育班毕业的学生在中学培养的体育人才。到合并之前,艺体师范体育专业为内江市及四川省各地培养了数千名体育教师,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
最值得一提的是体育专业有一名威震湖南的巾帼英雄一武术教师彭善思。彭善思是湖南土家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她15岁时,当地土司要娶她为妻,她逃婚外出,偶遇一尼姑,把她安置在庙中,并传授她武艺。经过刻苦训练,她后来凭借高强的武艺考入了武汉讲武学堂,并在全国运动会上获得武术散打冠军。之后,她在新疆的军队中担任武术教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在铁路部门工作,后调入四川统计学校任体育教师。内江艺体师范成立后,急需武术教师,已经60岁的她被特调入校,由此,她与艺体师范结缘。其时,她尚能完成“软空翻”等武术高难动作。1987年,彭善思已是70高龄,我对她说,按照国家规定,你应该退休休息了,但她本人坚决表示不退休,她说:“我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就退休了,革命没革到底。”后来,学校党支部加强了对她的培养,在她70多岁时,将她吸收入党。虽然现在她已逝世,但她惊人的武艺、执着的精神,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中。
李志超老师退休后,担任体育教研组长的是张勉行,他是第一届体育班留校任教的优秀毕业生。他对体育专业的各项技能都掌握得非常熟练,篮球、排球、体操、武术、田径等方面都可任教。他在教学中先后培养了徐武、黄光丽、郭志勇、钟大玉、焦儒明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后来这批学生都留校任教。合并后,这批学生都成了体育学院的教学骨干。他对艺体师范体育专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还有一大批从体育学院、西南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来到学校任教,如冯亚平、王丽夫妇,王跃进老师等,他们离开家乡,扎根内江,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冯亚平担任学校政教处主任,情系学生、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在管理调皮的体育学生上有独到的功夫,现在担任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在分管体育教学时,还有一位不可多得的教导主任一体育教师王治庭,他不仅有娴熟的各项体育专业技能,而且有一定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写作。我与他及李志超、张勉行、徐武等人,共同认真总结了历年举办体育专业的办学实践经验,由他执笔编写了中师体育专业教学大纲,在教学中作为指导文件。后来,该教学计划被四川省教育厅批转全省中师体育专业执行,并提交全国中师体育专业班教学计划研讨会,讨论通过后在全国执行。这是艺体师范办学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艺师对全国全省体育专业的一个贡献,在教学指导上保证了体育专业经久不衰的发展。
音乐舞蹈精彩表演闻名全川
1984年,艺师开始招收音乐专业班,在各县选拔音乐舞蹈优秀的初中生,通过学校严格考试,把具备音乐舞蹈艺术特长的初中学生招了进来。当时,由全川闻名的舞蹈教师严道康、舞蹈学校毕业的冉碧莲和自己培养的优秀教师尚江川担任舞蹈教学。音乐专业学生表演的舞蹈节目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1990年,我带领学校舞蹈代表队,到成都参加四川省首届中师艺术节舞蹈比赛,学校准备了“黄河源头”和“山螺丝”两个群舞,一个独舞“彝山乐”。在剧场表演“黄河源头”舞蹈时,需要有人在舞台的顶上打追光,没有工作人员,严老师说如何办,我说我爬上去打。我爬上舞台上二十几米高的架子,搬动追光,照着他们跳舞,把他们优美的舞姿展现得非常清晰。最终,内江艺体师范学校精彩的表演引起了全场轰动。这次,全省设立舞蹈三个一等奖,艺体师范学校表演的“黄河源头”“山螺丝”获得一等奖,“彝山乐”获得二等奖,后来得知,按照评分结果,“彝山乐”本来可获一等奖,因考虑平衡,艺体师范全部拿一等奖,不利于以后的比赛,只好评为二等奖。发奖时,时任副省长韩邦彦拉着内江市教委副主任黄忠的手,伸出大拇指说:“内江不错,内江不错!”
还有一次,国家教育部艺术司和四川省教委的领导来校视察,学校在内江剧场举办文娱表演,音乐专业师生表演的精彩节目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这位司长对我们说:“我走过不少的学校,有大学,有中专,还没有看见一个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表演的节目如此精彩!”他还当即询问了舞蹈教师严道康的情况。后来,学校音乐舞蹈节目在四川省第二、第三届中师艺术节上也是获得多项大奖,在全川中等师范教育战线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严道康老师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身残志坚的声乐老师李鸿更值得一提。李鸿老师出生在音乐之家,父亲是内江地区文工团的小提琴演奏家,母亲是内江艺体师范学校的钢琴教师。李鸿在家庭音乐环境的熏陶下,酷爱音乐。但由于她因身患小儿麻痹症而导致跛行。读高中时,为学习声乐,每天不得不步行到离桐梓坝数千米的东兴镇的一个声乐老师家去,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意志品质的极大考验。后来,她被学校招收为打字员。她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深师造,其声乐素养不断提高。再后来,她开始从事声乐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喜事爱。她还多次在内江市、四川省举办的文娱汇演及比赛中获奖。1986年,为支持李鸿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世界残疾人演唱会,我将她担任的声乐教学任务分到其他教师名下,通过她的努力,她在演唱中获奖,为我国残疾人增添了光彩。后来,她在四川教育学院深造,成功举办个人音乐演唱会,成为该校成人教育中能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唯一代表。她与舞蹈教师严道康结为夫妻,共同为艺体师范的艺术教学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酷爰专业绘画作品气韵天成
艺体师范从1985年开始开设美术专业,每年招收30—50人,由西师毕业的曹祺主持教育工作,现张大千美术学院院长张强任副组长。曹祺是四川省美术专业职称评审专家,师从苏保贞,擅长绘画葡萄,人称曹葡萄。他专心执教、严格管理,带领张强、刘戈、肖野、马兴国、邬恒能等一批画家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美术专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时,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全川、全市都有极大的影响。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酷爱专业,对专业学习执着追求,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晚自习下课后,其他学生已回寝室睡觉,不少美术班的学生从寝室楼翻围墙出来,到教室去绘画,弄得学校不好管理。批评吧,学习精神可贵,不批评吧,学校秩序难以维持。每次外出写生或学生毕业时,美术专业学生都要举办作品展览,在内江市展出,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毕业生中,也涌现了不少优秀学生。如毕业生黄河,现在北京担任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展览及国庆大型展览设计等,获得了国务院的好评;还有油画家曾传兴,他的一幅油画在国际上拍卖数万美元,现张大千美术学院副院长谢斌、党总支副书记彭永馨也都是艺体师范的优秀毕业生。
我在艺师工作时间不长,但亲眼看见了艺师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忘我拼搏的可贵精神。后来,艺体师范在欧阳超等同志的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继续发展,日益壮大,成为升本建院艺术体育专业的主要力量,进而发展到今天的体育、音乐、美术学院,这与在艺师工作过的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如:直率干脆的支部书记喻执中,老成持重的校长李正一,沉稳聪明的校长、副书记张廷俊,细致入微的副校长林嘉秀,声如洪钟的副校长周家祥,耿直爽快的副校长童中学,老练精明的支部书记杨特升,老实勤劳的副校长宋必信,精明能干的副校长张仁碧,年轻能干的副校长黄明金,认真仔细的教务主任徐长征,勤勤恳恳的办公室主任晏伯清,兢兢业业的支部干事黄耕鲁,踏踏实实的后勤主任柳万才,精打细算的会计陈世其……他们为学校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没有过去的努力创造,就没有今天,没有今天的创新开拓,就没有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不忘昨天,抓住今天,创造明天,内江师范学院必将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辉煌。
作者简介:
王昌祥,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专业。1985年,从内江地区大中专招生办调入内江艺体师范学校,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1991年,调内江教育学院,任行政办公室主任,2000年升本建院后,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后为正处级调研员,思想政治教育副研究员。2008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