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从教不悔30载,育人成才心拳拳——访中文1982级校友张泽辉

作者:编辑:谢丽春 来源:校地合作处(校友总会办公室) 阅读次数: 日期:2018-06-06

文/院报记者团   秦雪颖  张莫愁  高悦鑫

 

    33年踏在这片土地上,30年行走在教学路上,他从意气风发迈向成熟睿智,他和他的故事带给许多人以人生启迪,他用他的行为告诉人们何为“教书”何为“育人”他就是我校1983级校友张泽辉,现任内江师范学院工会常务副主席

   

33年前,从张泽辉踏进校园的那一天起,他就和内江师范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见证了内师从小到大由弱及强的成长历程他与内师同行。他常说:“许多人一生阅览了无数本书,而我终生都在翻阅内江师范学院这一本书。” 

 

风化雨,30载不悔岁月

1985年张泽辉从内江师范学院的前身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毕业后,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他最终选择留校任教,成了一名大学教师。在那时的他看来,教师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也不是他最喜爱的职业。但30年的风雨兼程,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他发现自己最初的认识是错误的,教师这个职业于他,可能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整个学校里的水泥路加起来都不足200米……”张泽辉回忆道“从那时的全校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6000多名学生,内师的成长不能说不大。”他娓娓叙说着内师的变迁,从艰苦到舒适,从渺小到壮大,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其间种种,他始终见证。

30年里张泽辉前前后后从事了很多种职务先是负责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后又被调到学生处、党委宣传部等部门从事行政工作。而如今,他担任的是内江师范学院工会常务副主席一职。虽然自2008年起,张泽辉就远离了学生工作,但他却始终十分关心在校大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在他看来,于一名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涯对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因为如此,每当有机会时,他都会与学生分享他所经历的人生故事,那些故事或感人或励志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其同龄之人大多听后都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在张泽辉的眼中,内师可能不是所谓的“名校”,但它陪伴了他,磨砺了他。能在毕业后继续留在母校,于他而言,是天意使然,更是人生之幸。内江师范学院在这个他驻足大半辈子的地方,他并不后悔他的停留。

 

人生导师,30载不懈坚守

在张泽辉的回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在执教期间,他给学生上“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修养”这一课程。秉承着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原则,他用自己的方式将这堂课上得灵活、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在学生眼里,张泽辉上课很“奇怪”,永远都是一人一包一杯茶就去了教室,课本课件之类从来都不曾在上课时出现在学生们的视野中。他上课的方法也很有趣——聊天。有时候张泽辉会聊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人的学习,但有时候他也会讲故事,当然,他讲的都是自己的或者自己参与过的别人的故事。

张泽辉说,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即使是在课堂上。

一次上课,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上大学”的问题,张泽辉要求每个小组代表上台陈述本组观点时,前5个小组的代表都很顺利地完成了,当最后一个小组代表从座位走上讲台后,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同学们,我就是张老师说的那种为父母读书的大学生,内江师范学院这个学校是我爸爸给我选的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也是我爸爸给我选的……”说着,这个女生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情绪异常激动。看到这种情况,张泽辉就知道发言肯定是继续不下去了,于是他递了纸巾给那位女生并带头鼓了掌微笑着对那名女生说“我已经知道你想要表达的了,你先回到座位吧

    在下课后,张泽辉主动找到那位女生,问她什么时候没课,希望可以和她交交心。在之后的聊天过程中,张泽辉给她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退学回去复读一年,第二年或许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二是转一个她喜欢的专业。很意外的,那名女生把两条都否定了,因为对于她而言,未来是迷茫的,她自己也不确定什么才是她想要的。于是张泽辉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2004级学长的故事。那个男生因为从众心理想要从法学系转到英语系去但是在听了张泽辉老师的劝导后,放弃了那一想法,并在大一之初就对将来的4年学业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并实践了自己的规划。于是,他的4年一点都没有荒废,在毕业后也找到了很如意的工作,并且有很好的发展

听完这个故事那个女生终于抬起了始终低垂的脑袋面部表情也放松下来结束近两个小时的聊天后,她走出张老师办公室的大门,面带微笑,青春的活力又再次从她身上迸发。

在张泽辉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经历并不在少数。因为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教书和育人是两回事,必须做两样功。而这些事情,对他而言,也不过只是做了老师应该做的事。在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张泽辉一直孜孜不倦,心里一直装着学生,做老师该做的,尽己所能帮助学生。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张泽辉与学生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帮助学生解决了许多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

 

殷切教诲,回答三问作主宰

对于张泽辉而言,他最关心的不过就是大学生成才与否的问题了。当他亲身经历过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后,他发现,精英教育时代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更强。而对于大众教育下的许多大学生来说,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大学就意味着他们的终极目标,更高的,是不会再有了。他深为一部分学生虚度光阴、荒废学业感到痛心。他说:“一个人可以不看书,但不能缺乏学习能力;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丧失智慧。当同学们悟出人生哲理之后,会发现人生之美,只愿同学们成为自己的主宰,用自己的智慧铸就幸福人生。”

    “当你进入大学的那一天,或许更早,你需要弄明白这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读大学?读什么样的大学?怎样读大学?如果每一位内师学子都能弄清这三个问题,那么内师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张泽辉如是说

    作为一位内师的校友张泽辉的话不仅仅是从一位老师的角度讲的,更是从一位学长的角度向学弟学妹们分享着自己的人生经验他对内师有着深厚的情谊,言语或许显得太过单薄,人们只有从他对内师的默默奉献对学生谆谆教导的话语,去体会那份情感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