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不忘初衷,为人师表——访数学1978级校友陈滋利

作者:编辑:谢丽春 来源:校地合作处(校友总会办公室) 阅读次数: 日期:2018-05-04

文/院报记者团        熊婷婷     浩)

 

求真知,路漫长,莫负好时光”,求学阶段的他始终保持着踏实勤奋的态度,33岁考上了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内师学子到内师人,一路上他秉持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迎接每一个人生高度。从教20余年他桃李满天下,曾多次被学生称赞为“大学最好的老师之一”他就是我校数学1977级校友陈滋利

 

志存高远   绝不负韶华好

出生在内江的陈滋利,于1978年3月考入了内江师范学院(原内江五七干校行政高师班)数学专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他,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好奇与期待,当了解到学校条件比较差、教学设施较简陋之后,心情还是有些失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深切感受到师生们对学习的热情,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陈滋利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当被问及大学生活中最为特殊的体验时,陈滋利自豪的说:“我参与了内师的修建。”原来在70年代末,我校在各方支持之后开始了校区整改修建工作,其中最为出名的项目就是修建第一教学楼。“那时候只要运砖车一到,无论中午还是晚饭前,同学们都会积极地响应号召去搬砖。一教的一砖一瓦都倾注了莘莘学子的豪情与热血。”项目落成之后,一教就成了当时学子学习的最好去处。在自己出力建成的教学楼中上课真是别样幸福。

1981年毕业之后,陈滋利选择了留校任教。已拥有了固定工作的他并没有就此停止对于知识的追求。1983年他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在1994年10月陈滋利以获得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考入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求学路上没有捷径,陈滋利凭借自身踏实肯干的精神创造了一段传奇,谱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为内师学子作出了好榜样。

友深情   从不与时光老

岁月无情地改变了世事,却又有情地将真情保存。当一段段旧梦被重温,那些遥远的回忆似乎随着我们的谈话渐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恍若发生在昨日。在内师的日子里,除了是学习标兵陈滋利也是校内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无论是文艺表演还是体育运动,他样样都来。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朋友。他说体育活动形式很多,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他都很喜欢。人在运动中得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还有友谊的升华。那时候,他们总爱三五几个每天到操场打打篮球,用跳跃的步伐和汗水书写青春的别样美好。直到现在陈滋利也常约老友出来喝喝茶运动运动。友情并不随时光苍老。

那个年代,师生关系仿佛更加亲密。以亦师亦友形容陈滋利和当时任教老师关系可能更贴切。“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数学分析老师陈善我。当时他是一个人住在教师公寓,记忆中我们经常一起吃饭做运动。陈老师为了给学生答疑解惑,经常亲自跑到学生宿舍与我们讨论问题。甚至有时还住在我们寝室”。大学生活中能遇到这样一位师长实属不易,所以更显珍贵。已过不惑之年的陈滋利还清晰的记得和老师、同学共同走过的点点滴滴。这些年他一有空便会回母校看看,虽然母校变化越来越大,记录他大学时光的痕迹越来越少,但内师承载了太多他的青葱岁月,太多的深情留在了这座学校,记忆怎么可能那么容易随时光消退

志为园丁,扎根三尺讲堂

从踏入内江师范学院的第一天起,陈滋利便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受陈善我老师影响,陈滋利从教后也爱与学生做朋友,与他们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从教20多年以来,他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陈滋利以其幽默风趣又富有哲理性的讲课方式征服了无数的学生,在西南交大贴吧中还有人称他为“接地气”的学生之友。在“评师网”中网友称赞他为“大学遇见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当被问及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时,陈滋利这样回答:“当你站在讲台上,无论你是什么情绪,哪怕是有多少抱怨或多少不满,你都必须全身心投入你的教学,你所面对的是渴望知识的年青人,这是职责,也是责任。”在他眼中,教师在生活中可以是普通人,但站上讲台必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不仅是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身为一名教师必须遵从的守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陈滋利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同样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格物创新。陈滋利特别推崇西方的宽容、自主化教育。例如数学学科就是需要一块相对宽松、活跃的土壤,只有在该环境下,研究者们方能静下心来进行科学研究。陈滋利也希望我校新校区的建设应多注意学习氛围方面的营造,学校要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大学算是一个起点和平台,只要有远大志向,一步一步踏实学习和工作,一样可以实现理想。”陈滋利鼓励当代大学生们培养自我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只要敢于想象,勇于实践,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