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报记者团 秦雪颖 高 悦 鑫肖贤)
在内师的校园里有这样一条路,一头连着古朴宁静的图书馆,另一头则是活力四射的运动场。在这条路上,充满着宁静与生机,时间流转,如果能回到从前,你一定会看见一个身影出现在这条路上。他就是地理1989级校友、现任内江七中副校长张伟华。
学习是最好的伙伴
曾经的内师,那里的操场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张伟华挥之不去的青春岁月。还记得曾经图书馆里对知识如饥似渴地汲取,操场上肆意挥洒的汗水,教室里师生和谐融洽的欢声笑语……这些无不牵动着张伟华的心弦,那些难忘的记忆像潮水般不断涌现在他的脑海里。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聚集的地方,在这里能和先贤们的灵魂沟通,如今走到图书馆,斑驳的墙壁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以前的故事。每次当清晨的阳光 照在泛黄的书页上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在图书馆中坐着,静静地看书,阳光伴随着书页的翻动而移动。张伟华告诉记者,上高中的时候自己是理科生,在大学里却阴差阳错地选了一个文科专业,这让他学起地理来不由得有点吃力,恰巧图书馆有许多资料可以帮助他补上缺的东西,所以泡图书馆成为他每天必做的事。他已经比别人慢一步了,不能在大学里也慢人一步,他一直这样想。
每天到图书馆学习,在张伟华大学生活中早已习以为常,在图书馆,可以学习、查资料、写论文,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不是为了担心座位被别人占了去,只因一个知识没弄清楚就不忍将书本放下,张伟华经常不去吃饭,饿着肚子看书,直到所有的知识完全弄明白。就这样,大学四年一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也正因为如此,张伟华才得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写出那么多优秀的论文和著作。
在大学期间,张伟华做了一次沱江水域的地理考察,还和同学以野炊的名义做了一次地理学术考察,这都让他难以忘怀。用现在行话来说,张伟华就是一个大学霸,要将一切能够学习的时间都拿来学习。学习、生活、娱乐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无止境,在和张校长谈论的时候,他就表示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能因为觉得已经够好了,就不再学习了。因为世界都是在变化的,如果不学习新的知识,那就会落后。
宽厚爱人是老师精神的继承
当我们问道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的时候,张伟华回答说是他们当时系上的书记。他从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特别是宽厚爱人方面。因为老师的影响,他也将这种精神保留了下来,并且带到了如今的学生教育工作中。张伟华告诉我们,他不会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他们都是一样的,不应该因为什么原因就歧视他们。如今他也资助了几个大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因为来自农村的他明白学习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他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学习就能够成为成功的人。
张伟华虽然已是校长,但是他还是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因为他认为既然我要求你做到一件事,那么我首先自己要做到才行。在张伟华的课堂,他用的不是现成的教案,而是用他自己总结出来的教案,那每一张纸上都有他的汗水,都是他对学生的厚望与期盼。他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示范,诠释了老师的责任与高尚的使命。
母校的祝福
再过一阵子就是内师60周岁的生日了,张伟华也送出了自己对内师的祝福。他祝福内师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只有四个字,但是这4个字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4年的辛苦学习,4年的欢笑泪水,4年的一切都浓缩在这4个字中。当然了,张伟华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他希望内师能够增加实践的机会,因为实践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所以实践在张伟华看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
作为校长,又是在一线教书的老师,对学弟学妹的建议自然就是要好好地读书学习了。张伟华说,大学期间的知识远远不够,人要补充更多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当然创新也是学弟学妹们的一门必修的课程。
张伟华,一个喜欢学习的内师学子,一个热爱实践的内师学子。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内师的校训,明德、博学、笃行、创新。多少年过去,如今内师图书馆的墙壁已经变得愈加古朴而又厚重,是不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许许 多多的像张伟华一样热爱学习的学子在这里奋斗过,才让这里变得这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