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翟坤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级校友,四川大学博士,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研室主任,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西南科技大学县域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兼任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曾获西南科技大学“十佳岗位青年”“优秀共产党员”“青年五四奖章”“四川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荣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三等奖、西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
2015年7月入校工作以来,他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秉持“铸魂育人是出发点、精研教学是立足点、深耕学术是制高点、服务社会是落脚点”的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之道,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展现了新时代“西南科大人”的奋斗、拼搏和担当。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面引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向同行,先后获评学校“十佳岗位青年”“优秀共产党员”“青年五四奖章”和“四川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
不忘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翟坤周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潜心教学、深钻教材,教学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全国影响力,在2022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调训中,参与了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策划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专题十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学课件修改完善工作。组建“西部马克思主义论坛”QQ群,中国西部地区近2000名思政课教师受益于该群的教学和科研资料分享。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政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生教研室主任,积极打通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硕博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推动硕博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专题化教学改革,实现了硕博研究生思政公共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课一体衔接,极大提升了硕博士研究生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学术含量和思想容量,授课深受学生喜爱和同行好评。
他担任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1班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通过建立与学生的常态化谈心谈话方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塑造和创新性探索能力培养,引导青年学生规划人生、健全人格、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所带班级获“绵阳市先进班集体”,所带本科学生考上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他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促进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双核能力”同步提升为抓手,搭建硕士研究生常态化“学术月坛”交流平台和“学术论文”指导机制,既帮助硕士研究生及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动态,又提升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创作能力,所带硕士研究生进入到宜宾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等高校成为青年思政课教师,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研究。
他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本硕博思政课课程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著作导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与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专业课程,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投入了极大精力。受邀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以及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教学经验交流。
在教学竞赛和教学成果方面,他先后获西南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普通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三等奖,在2021年代表四川省参加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展示获一等奖(中国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唯一一等奖,中国西部地区无特等奖)。
求是求真:做真学问,真做学问
翟坤周坚持教学和科研同向同行、教研相长,扎根现实、深耕理论、潜心研究,长期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科,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与经济绿色治理等领域研究,科研能力突出,科研成果丰硕。
先后2次入选学校“龙山学术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学者,并于2021年入选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其他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主研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出版个人专著1部、参与专著5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改革》《求实》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27篇为CSSCI来源刊、4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文化研究》《管理科学》等全文转载,近30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态环境与保护》等索引。曾获绵阳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8)和二等奖(2022)、成都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14、2016、2019),获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脱贫攻坚办科研征文奖3次。
与四川大学王国敏教授合作撰写的4篇决策咨询报告在四川省社科联《重要成果要报》刊发,2篇得到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的重要批示并转实际部门参考采纳。该同志“做真学问、真做学问”的学术追求和科研成果,反过来又有效地“反哺”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传播真理:智在田野,服务社会
翟坤周同志坚持“智在田野、服务社会”学术和学科建设理念,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和宣讲,先后入选学校党委和绵阳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在参与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四川省高水平科研团队、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申报的同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杂志共同主办了第三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经济思想”学术研讨会,极大地提升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影响力。先后受邀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建三局、中国银行、长虹以及游仙、安州、青川、布拖、松潘等国家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同时,他在城乡融合发展、贫困治理、流域治理、县域治理等方面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强决策服务能力,多次作为省级和省际年度脱贫摘帽(退出)第三方评估专家参与四川省色达县、湖北省咸丰县等地“脱贫摘帽”成效考核评估、作为规划编制专家组成员参与地方“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多次受邀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主讲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生态文明与绿色治理专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翟坤周认为,面向未来,新时代的思政人要笃行不怠、追求卓越,踔厉奋发、不负使命,致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信未来他一定能为西南科技大学乃至四川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建设贡献力量!
文/图:西南科技大学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编辑:校友办 初审:陈锐 再审:康超 终审:周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