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有太多的不可思议,可能我这辈子都没有想过去新疆工作。但是无意的机缘巧合,让我踏上了这美丽而富饶的土地。这里仿佛置身在童话世界的神奇,也孕育着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每天充满了太多的断舍离,却又有更多的憧憬与向往。
其实每一段爱情,对于真正爱过的人,都是刻骨铭心。爱过,足矣;有一种放手,或许就成了今生今世的不打扰。也有一种放手,也许撕心裂肺的痛,终究万念俱灰。
当年的音乐系,可能每一位学生都从《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声乐基础的歌曲之一,慢慢的去成长。有时我们似乎忘了在这祖国的西域里,就住着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王洛宾先生。
音乐艺术的成就,老先生有着西部歌王的称谓。的的确确在我国现代民族音乐史上,王洛宾先生是屈指可数的人物。对于音乐人来说一种纯粹的追求,甚至可以忘记对方的身份。我记得老先生曾说过:“没有马步芳,就没有《花儿与少年》今天的流传。”其实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位音乐家的执著和坚强。
人们常说的文学艺术或者艺术文学。无论怎么颠倒,音乐和文学都是无法相隔的,更多的是一种默契,一种配合,一种彼此的成就。
人生总是有更多的轮回,繁华之后注定了是一场寂寞的相随。多少金风玉露的相遇,就像灯火阑珊的错过。你是锦瑟,我为流连。又有多少人的爱情,终究汇成了琴瑟同音的完美。
一江水,始终隔不断音乐与文学的交融。
那一年,三毛也踏上了这片净土,开始了她一生最后一次鲜为人知的一场相遇。
乌鲁木齐,蒙古语里意为“优美的牧场”。1949年之后,王洛宾先生基本定居在这里,成为新疆军区艺术顾问。在这里老先生创作了很多传唱至今的优秀作品,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掘与保留。
1989年,作家夏婕在访问王洛宾后,将他的故事刊登了出来,从小喜爱听王洛宾歌曲的三毛立刻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她想要立刻写信给他,安慰这位身世坎坷的老人。不断的书信往来使得三毛渐渐了解了这位老人,她慢慢被王洛宾的身世经历所打动,三毛一直在找寻着真爱,或许人间烟火,都不是爱情的模样,可是信中的这位老人,竟然有着爱情最本来的样貌——不计得失。
当三毛敲开王洛宾家里房门,一句:“您好,我是三毛”。可能那一瞬间,那种惊讶,那种不可思议,那种手无举措,那种思维凝固。没有多少人能够设身处地的想象.....30岁年纪的差距,并不代表心灵的隔阂。或许在他们心中早已有了前世的那种熟悉。
这样的熟悉,便会不再尴尬。
很多人在传记里描述了他俩究竟聊了什么,其实在我看来,那一瞬间如同戈壁滩上长出了一颗橄榄树而已。却又是一次现代文学与音乐史上一次碰撞。
三毛是重庆人,注定了骨子里的敢爱敢恨,也有更多的我行我素。但是对于爱情,我相信她与荷西的旷世之恋,是不朽的。有人说,当三毛遇到王洛宾或许就是她人生第二个荷西。我想对那些人说,你也许没有真正爱过。在我理解,其实真心爱过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去找人替代。我坚信三毛放逐自己曾经的撒哈拉,曾经无比的洒脱和无拘无束。十年,一百年都不会忘记。
人总是痛彻心扉过后,才会去寻找自我的救赎。三毛是爱荷西的,爱到那种无法自拔。一个男人抛下所有,可以伴随去西非,带着她任性的活着。虽然朝夕相处,却又相互的保持着独立空间,是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就像三毛在撒哈拉书中写到的:世界上难有永恒的爱情,世上绝对存在永恒不变的亲情,一旦爱情化解为亲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筑在沙土上了。
音乐是最好的疗伤工具。有些伤痛,何可言,何能言,何处言,何时言;有些秘密,不可说,不便说,不能说,不必说。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听着别人的歌,哼着自己的独奏曲。就像失恋的人一样,仿佛每一首情歌都在诉说自己的感情过往,每一个音符和字里行间的歌词,总能准确的表达自己一般。
三毛去西域,与王洛宾短暂的日子里。其实是寻找一种慰藉,音乐上的慰藉。传奇的人生,造就伟大的音乐。王洛宾的过往和三毛感情经历,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一个民族特色,一个浪漫主义。
很多人说王洛宾是因为年龄差距,婉拒了三毛对他轰轰烈烈的爱情。他怕失去,怕失去这种来的快,走得也快的感情,就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流沙,始终握不到手心里。回头一想,三毛何曾不是呢?撒哈拉沙漠里,没有带走一粒沙土,却只留下昔日爱情的踪迹。
爱情的不完美,总是让人飞蛾扑火般的勇敢。在相爱的恋人里,我们总是想把对方拽得紧紧的,我们曾经的海誓山盟,曾经的相互许诺,曾经的相互倾诉......其实都是想掌握着对对方爱情的主动权。或许在憧憬美好的未来,亦或许在坚持着没有未来的那份倔强。到头来,没有输赢的成就,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徒劳悲伤。爱情是不朽的,在不朽的爱情里难免都有彼此的过错,也注定着更多人生的错过。我多想再看着你,再一次抱着你,我的爱人。请不要让我们的爱情,真的就像那流沙一样随风而去。就像很多人一直在问,为什么美好的总是在昨天,那是因为我们渐渐的爱上了一个词,叫怀念。
我相信在乌鲁木齐的那所老房子里,王洛宾和三毛都在怀念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毕竟那里曾经写满了爱情。
三毛还是离开了,离开遥远的西域,因为这里的戈壁滩上有沙,是那种无法掌控的沙,也是曾经炙热过内心的沙。纵然橄榄树曾经在这沙漠里活过,枝繁叶茂般带来过绿荫的庇护。终究还是在茫茫的沙海里追逐,寻找那所谓的归宿。其实人又何曾有过真正的故乡,都只是暂时的栖身。
王洛宾的音乐渲染着深情,在三毛人生的最后时刻,伴随着曾经走过的万水千山,渐行渐远渐无书。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
王洛宾最后写下了这首《等待》,写给三毛的,可是等待的人却不在......
人生何处不相逢,可有时候一转身,真的就是一生,只愿此生.......无憾......
文/李科(音乐200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