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桐梓轶事

忘不了的内师情

作者:作者:翁治清(外语1982级) 来源:校地合作处(校友总会办公室) 阅读次数: 日期:2021-07-07

    “6.19”霍师兄的御翠草堂内师全国校友会成都联谊会,以那强大的凝聚力和浓浓的母校情,把各届各地校友召唤到一起,共叙桐梓情,共叙内师情。老学长肖体仁老师诗作《永远的桐梓坝》、揭师兄《再造之恩,永志不忘》和刘琴师妹所作“为母校而歌”主题曲《内师的记恋》,把我的思绪深深的带回到了39年前。

  高考分数并不低的我,阴差阳错来到了内师——我们高中某些同学戏称为哈佛大学。本很失落的我,一个典型的黄毛丫头,却在进校一个月的时间,因一篇什么样的青春是最美丽的获得全校征文比赛一等奖而出名,那失落的心境顿时一扫而空,内师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展现出它们的魔力。

  清晨,随着那道曙光和那清脆的起床铃声,我们翻身爬起,简单梳理,急步冲向操场,开始晨跑早操,而后端着自己的小马扎,钻进操场边的柑桔林,当然,这是去早读,大家可不要想歪了哦。

  下午,通常没课,却是阅读的好时光。每当午饭后姐妹们回宿舍午休时,我则泡进了图书馆,钻进了我的小说梦里,那时大受欢迎的《收获》《当代》《十月》《小说月报》《人民文学》《钟山》《译林》等成了我的精神食粮,一期也不落下,当然更少不了专业阅读,原文的英文名著。

  傍晚,同舍的七姐妹常一字排开手里拎着双卡收录机在操场散步,或听VOABBC,遇到在操场跑步的男生,我们偏不让行,害得别人绕道跑,等人家跑开,我们则在身后放肆的大笑。

  忘不了内师的四合院、“尼姑庙”、教学楼、电影院、图书馆以及馆外那满园的玫瑰、还有我们这群采花大盗。忘不了我们住了三年的宿舍楼,从五楼住到三楼,每一次评比,我们宿舍都是标兵。

  忘不了,英语系每周一次的奥斯卡经典影片的播放,我们挤在走廊里,甚至站在桌子上,就为看的更清,听的更清。《魂断蓝桥》《简爱》的经典对话至今还在耳边回响。

  忘不了,我们外语82当年的风光,一个班在全校演出一台晚会,吹拉弹唱舞,小品相声,样样不缺。尤其是那一支罐舞,在内师留下永久的记忆。忘不了,每周一舞,外系的男生来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班的舞会,气得他们班的女生发毛。

  忘不了食堂的水煮肉片和鱼香肉丝,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水煮肉片和鱼香肉丝,没有之一。忘不了每天晚自习结束后去食堂加餐,一两绍子面或抄手,以及那让我们笑了三年的笑话(某晚买面时,前面的一位男生对食堂师傅说“给我加点酸酸”)。

  记得那一年地震,我们狼狈的胡乱套上衣服往外冲,却因害怕又紧张的摔在走廊爬不起来。记得那时无知无畏又傻傻的我们,专喜欢下雨时行走在雨中,或在雨中奔跑,淋成落汤鸡,反而开心的大笑。

  每次回家,走过学校那弯弯的小径,来到沱江河边的渡口,乘坐渡船,总会想起那个“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他沉默不语,一提他泪如雨下的谜语,忍不住叫人猜一猜。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内师的点点滴滴。

  更忘不了,那些让我们无比怀念喜爱的老师们,吴大成,邱禾,付子柏,李继康,周萍,兰萍,刘荣德,喻锡生等等等等,他们真正身体力行的教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如何用爱去教学,如何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爱。教会我们人生起伏跌宕,贵在坚持,不忘初心。

  毕业36年来,我也一直谨遵老师们的教诲,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种学校,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

  从毕业至今,还就读或访学过川师大,西南师大,华东师大,甚至澳洲的LA TROBE 大学,台湾的弘光科技大学,可没有一所学校能超越我的内师情。

  夜里,内师成了梦中常境。内师的记忆,内师的留恋。桐梓悠悠,甜城遇见。熟悉的笑脸仿佛在昨天。

 

(文/翁治清  外语1982级)